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
作为社会态度的组成部分,人们的社会评价与预期,往往反映了人们的基本心态及心理需求。而如何正确认识广大社会公众对职业发展的社会评价与主体预期,是全面深入了解社会职业发展及结构变迁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社会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当前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为有关决策提供民意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研究基于2009~2010年“贵州职业发展与结构变迁状况”的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贵州省社会建设中的职业发展与身份认同、职业认知与态度评价、职业预期与政策选择等内容,旨在达到全面、真实了解当前各社会群体对贵州职业发展的态度评价及心理预期的目的。
一 概念界定及调查方法
在这里,由于所做民意调查的主体是社会劳动者(年满18周岁的社会成员),因而在本研究中的公众态度主要是指社会劳动者的态度;具体指劳动年龄人口对贵州职业发展与变化这一社会事实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并表现为社会关注、认知、评价、预期等内容,是对职业发展客观现状的一种折射。
在已有的各种有关劳动就业的研究与讨论中,人们较难真正听到来自职业者自身的“声音”。显然,这与社会劳动者作为职业发展的主体是不相符的。鉴于此,针对缺乏对当前职业发展中社会心态及需求的关注问题,我们有必要展开相关的调查与分析。这也是落实“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精神与要求的体现。
基于上述考虑,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们开展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并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此次问卷调查涉及贵州各地(州、市)所辖的二十余个县(区、市)、数十个社区/村落,并按随机原则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等劳动者中抽取数百名社会成员构成调查样本。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正式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4份,有效回收率90.6%,符合大型社会调查的要求与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调查的样本对象和范围甚广,但本文中的分析与结论,主要反映和体现的仍是样本群体的状况,虽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及推论价值,但仍需结合当前贵州职业发展的客观现状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理解。
二 公众对职业发展的社会评价
职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公众对职业发展的评价是积极的,其发展状况及形势能够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表现为职业类型齐全、职业流动机制健全、职业结构合理、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等;相反,在一个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社会中,公众对职业发展的评价则往往是消极的,其发展状况及形势也不被公众接受甚至持明显的否定态度。由此可见,如何科学准确地了解公众对贵州职业发展的社会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社会职业发展的进程、成效与差距。
(一)职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职业的发展与变化,必将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关注,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评价,而这种评价的状态则反映该领域发展状况的好坏。那么,当前社会公众对贵州省职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又如何?
1.“中等稍好”的综合评价
贵州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经济社会的变迁史,二者协步发展、共荣共变。随着我国梯度发展格局的推进、改革发展重心的转移、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加快了该地区社会职业及结构的发展与优化,并呈现出“速度快”、“变动大”、“程度深”的良好发展格局。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重持续下降,年均递减0.48%;第二,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所占的比重稳中有升,年均递增1.07%;第三,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的比重快速提升,年均递增5.01%;第四,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的比重呈较快增长态势,年均递增3.95%;第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保持小幅度增长,年均递增1.36%;第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比重缓慢下滑,年均递减1.64%。数据变化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职业及结构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善。
如果说30年来贵州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