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关键词: | 公共文化服务 |
一 调研目的、方法和样本概况
(一)调研目的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步伐的加快,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为此,上至中央,下至各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均积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供给数量的增加是否意味着供给结构的改善和服务效率的提升?是否意味着人人都能共享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是否得到体现?供给最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是否是民众最需要的文化设施和服务?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还有什么要求与期望?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经济的相对欠发达、较低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和民族人口数量大的特点使得甘肃省文化发展在资金投入、服务主体、服务方式等方面有其相对的地域性和特殊性。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舆情的调研,及时了解甘肃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认知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期盼,探索经济发展水平低、民族人口数量大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为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提供参考。为此,舆情调研组于2013年8~9月在甘肃省会兰州市、西部的武威市和金昌市、南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的平凉市、定西市和天水市进行了问卷调研和座谈访问,问卷和访谈涉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等十大社会阶层,被访者对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借鉴文献分析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梳理,问卷调研的数据统计主要通过SPSS软件实现。
(三)调研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以十大阶层和甘肃省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作为重点,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展开。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630份,回收问卷615份,其中有效问卷603份,问卷回收率为97.62%,有效率为98.05%。调查问卷样本包括:兰州市147人,占样本总数的24.38%;合作市41人,占样本总数的6.80%;临夏市41人,占样本总数的6.80%;清水县67人,占样本总数的11.11%;定西市81人,占样本总数的13.43%;平凉市83人,占样本总数的13.76%;武威市77人,占样本总数的12.77%;永昌县66人,占样本总数的10.95%。调查样本的职业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47人,占样本总数的7.79%;经理人员阶层29人,占样本总数的4.81%;私营企业主阶层32人,占样本总数的5.31%;专业技术人员阶层83人,占样本总数的13.76%;办事人员阶层66人,占样本总数的10.95%;个体工商户57人,占样本总数的9.45%;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50人,占样本总数的8.29%;产业工人阶层75人,占样本总数的12.44%;农业劳动者阶层128人,占样本总数的21.23%;失业人员阶层36人,占样本总数的5.97%。问卷调查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续表
二 调查对象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
(一)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感知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情况
图1 调查民众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情况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数量充足、配备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随着公共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增速明显,但在目前公共文化理论和实践均重视供给总量的环境下,现有的供给设施是不是民众所需要的?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足够重视,则有可能设施建设速度越快、建成总量越大,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就越大。从图1可以看出,民众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多选题):体育健身场馆/器材,327位被访对象选择了此项,占14.37%;有线电视,244位被访对象选择了此项,占10.73%;文化活动室,215位被访对象选择了此项,占9.45%。从地域分布看,民众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略有差异,甘肃西部的武威市和金昌市的永昌县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排前3位的分别是有线电视、体育健身场馆/器材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兰州市、定西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