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深圳30年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前瞻

    作者:杨立勋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摘要: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30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全国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然而,在这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背后,离不开社会建设的默默奉献与支撑。本文旨在总结深圳30年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深圳当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思考进一步推进深圳社会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求深圳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提出了让深圳人思索的三大命题:而立之年,深圳立起了什么?因何而立?迎接30周年,深圳要做什么?未来30年,深圳还要干什么?回答好第一个问题,总结好深圳30年发展成绩与经验,深圳将获得巨大精神财富。回答好第二个问题,能够使深圳人头脑更清醒,将激励深圳人为再创辉煌多做打基础的务实性工作。回答好第三个问题,再造30年高速发展奇迹,深圳将创造60年的长周期高速发展传奇,到那时,深圳才有资格坐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这把交椅,才有资格成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缩影与诠释者。本文试图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思考汪洋书记提出的三大命题,总结深圳30年社会建设之成就,分析社会建设之现状,思考社会建设之未来。

    一 而立之年,深圳要把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初步建设成为一座文明、和谐、幸福之城

    而立之年,深圳社会建设立起了什么?社会建设因何而立?深圳人依靠科教强市、文化立市、人才兴市、民生稳市等方略,不断改革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大社会建设投入,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切合深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建设之路,把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初步建设成为一座文明、和谐、幸福之城。

    1.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幸福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深圳特区成立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责任,不断扩大民生建设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行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制度,连续多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由21个指标构成的民生净福利评价体系,从2006年起每年发布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数,并与干部政绩挂钩,确保了民生福利事业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笔者连续10年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每5万人配备急救车辆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万人医生数”、“万人医院床位数”等11个民生指标进行跟踪与测评,2000~2010年深圳市民生幸福指数年均递增3.05%,各项民生福利指标连续10年保持正增长,说明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已经转化为民生福祉,GDP(国内生产总值)正在转化为GNH(国民幸福指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2.率先探索社会立法实践,尝试为社会行为立规,爱心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支撑。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开爱心立法之先河,市人大相继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构建了义务献血、器官捐献、义工服务等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相继涌现了爱心市民丛飞、一心为民的好医生郭春园、中英街上活雷锋陈观玉、“爱心一族”曾柳英等道德楷模。无论是平日还是节假日,数万“红马甲”遍布城市每个角落,成为深圳市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一年一度的“关爱行动”已成为深圳市的爱心品牌和道德符号,成为深圳人的集体荣耀。200多个慈善组织、30多万名志愿者、百万人次无偿献血、200吨血浆、数亿元善款……让深圳人的爱心跨越千山万水。“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已成为深圳人的行为方式和时尚追求。2005年深圳荣获国家首批文明城市,2009年深圳蝉联国家文明城市。笔者连续10年对“福利彩票销售额”、“法律援助人次”、“注册志愿者人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普及率”、“社会救助人次”、“百名老人福利床位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垫付欠薪员工数”、“办理收养登记”、“无偿献血人次”、“志愿无偿捐献眼角膜人数”、“志愿无偿捐献遗体人数”等14个爱心指标进行跟踪与测评,2000~2010年深圳市爱心指数年均递增4.95%,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