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关系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长株潭虽然地处南方丰水区,但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供水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季节性缺水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必须及时应对。
一 长株潭缺水的现状分析
1.长株潭已逼近用水控制红线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000立方米是起码需要,20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低于3000立方米则是轻度缺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500立方米,虽比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略高,但大约只有世界人均量的1/3。其中长株潭核心区的人均水资源仅为849立方米,整个长株潭区域实际处于缺水状态。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20年核心区总人口将达1200万~1300万人,工业和城市年供水量相应达到50亿立方米。这就是说每秒要从湘江取水125立方米,若加上3座大型火电厂取水流量100立方米/秒,按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和用水效率,湘江在枯水季几乎不可能承担起这一重任。据估算,在不加强节水措施而且不新建供水工程的情况下,2020年核心区缺水率达到14.7%以上。
长株潭城市群供水水源95%以上取自湘江。近年来,湘江季节性缺水严重,1998年以来的14年里,有11年湘江长沙段最低水位低于26米。2007年之后,湘江中下游连续多年遭遇特枯水位(见表1)。
表1 2003年以来湘江长沙段最低水位出现情况
2.缺水威胁到长株潭饮用水安全
从各水厂设计取水口高程情况可以看出:当湘江长沙段水位在25米(吴淞基面)以下时,各水厂正常取水工作将受到影响。根据《湖南省水资源调度方案及系统建设规划》,在湘江易家湾到长沙枢纽河段枯水季节维持最小生态需水流量为603立方米/秒,而湘江枯期最小流量不能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对长沙饮水水质将产生影响。前两年,长沙城区日供水设计能力为165万吨,2011年的设计能力已加大为185万吨。目前,长沙城区的日供水量为140万~150万吨之间。2010年10月湘江枯水期,湘潭市三水厂启用应急提水设备,但日取水量仍减少4万立方米,导致约10万人供水不足。湘潭市区的许多居民经常面临停水困境。虽然枯水期间,依靠东江水库补水能勉强维持下游长株潭段自来水厂的取水需求,但目前全流域仅东江水库具有一定的水资源调控能力,难以长时间为下游补水。
3.缺水影响长株潭经济发展
长株潭是全省产业结构最优、产业体系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区域,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湘江流域行政分区中,湘潭、长沙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长沙达到34%,已接近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值。2011年9月1日,由于水位屡创新低,湘潭九华和北二环地区已出现供水困难。水资源状况已难以适应长株潭地区产业发展需求。
湘江缺水还直接制约长株潭水运交通。湘江纵贯湖南省南北,通江达海,水运优势天然而成。湘江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株洲、湘潭、长沙更是湘江流域重要港口。然而,湘江流域受枯水期影响,航道水深保证率较低,小型船舶不能淘汰,船舶吨位普遍偏小。湘江流域250总吨以下的船舶占船舶总数的77.9%,1000总吨以上船舶总计才356艘。集装箱运输由于货源、航线限制,在湘江流域登记注册的不到30艘/3200标箱,大宗稳定货源弃水走路。由于湘江水位持续走低,超千吨级货轮无法进出株洲、湘潭航段,只能半载以下航行。
此外,从生态环境来看,缺水对长株潭及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二 长株潭缺水的成因探讨
1.气候季节因素导致降水分配不均
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但湘江流域是一个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其降水特征如下。
(1)年内分配不均。湘江流域降水量丰沛,但时间分配不均,每年近80%的降水集中在4~9月。径流丰枯相差200倍,季节性缺水明显。
表2 湘江湘潭水文站全年平均径流
(2)年际分配不均。湘江流域一般雨量变差为2~3倍,如湘潭1953年雨量2081毫米,是1963年的2.02倍;株洲1954年雨量1912.6毫米,是1963年的2.05倍。2010年湘江流域平均降水量同比少七成。
2.地形地貌因素导致湘江水位偏低
(1)河槽下切。城市建设的巨大需求使湘江主河道上的采砂量激增。长沙主城区外的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