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
湖南的工业化进程目前正在由中前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加速演进,同时面临着重化工业化阶段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剧等问题,传统的重化工业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有效缓解矛盾、应对挑战,加快提升重化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应积极创新产业形态,确立以服务型制造为重要抓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加快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合互动,促进重化工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上实现跨越发展,为今后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一 当前湖南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关口”
湖南人均GDP于2010年首次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2011年又超过了4000美元。从以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演进发展历程看,人均GDP从3000美元跃升至5000美元,经历的时间大多为5~7年。按照湖南“十二五”规划预计,全省人均GDP将会于2015年至少达到5000美元以上,“十二五”期间正好处于人均GDP 3000~5000美元阶段。
人均GDP进入3000~5000美元阶段,是国际上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关口”。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就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在一起,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要么能够把握机遇,妥善处理好矛盾问题,继续快速增长一个较长时期;要么可能因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跟不上而陷入相对低迷、徘徊,甚至长期停滞状态,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规律性的认识,已被世界许多工业化先行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践反复证明。
当前的湖南,就正是站在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战略十字路口”,站到了一个或继续快速发展,或可能振荡徘徊的“分水岭”前。今后,湖南的工业化进程应当而且必须由目前的中前期阶段,加速向中后期阶段发展演进,但同时面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也不容忽视,前景不可盲目乐观。尤其是,在今后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的过程中,重化工业化的资源能源依赖性大和生态环保问题多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总量加速扩张发展的客观趋势与主观诉求,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空前巨大。
近几年,湖南经济总量增长很快,自2009年起GDP就一直稳定居于全国前10名之列,但省域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序却有所下滑,大体上在全国中游与下游方阵之间徘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湖南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9位,2010年下滑到了全国第21位。另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2011年湖南GDP质量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8位,尽管位次比上年的排序有所提升,但依然是全国GDP总量与质量反差最大的省份之一。这种状况表明,我们相对“重型化”并且资源能源依赖性较大的工业化阶段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模式,构成GDP总量规模的要素组合,以及决定竞争能力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较大问题。显然,今后如不能加快提升重化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总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妥善解决产业结构的“重型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问题,湖南未来的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将难以长久维系。
二 今后的重化工业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目前两种观点较具代表性:一是湖南应该“轻型化”产业结构,即加快消费品轻工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尽快由“重”变“轻”;二是应当加快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迅速扩容提升,相对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这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显然在较短时期内都难有扭转的明显成效。
表象上看,湖南今后的确应当适时抑制重工业的高速扩张,加快重化工业的“轻型化”发展步伐。但深入考量,这似乎既不太符合重工业曾一直是湖南产业布局重点的历史,并且至今仍一直是湖南强力支柱产业的现实;也不太符合人均GDP过3000美元之后先行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据我们对国内若干年前人均GDP就已过3000美元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先行省份的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这些先行省份在跨过3000美元台阶之后,第二产业的比重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见图1),尤其是重工业及其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见图2、图3),几乎都是在短短几年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