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联合国对北非中东的干预及其影响

    摘要

    2011年伊始,突尼斯、埃及、也门、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北非中东国家纷纷爆发了反政府抗议活动。在利比亚,事态很快演变为反政府力量与政府之间的武装冲突。联合国方面以不同方式对事态进行干预,包括对突尼斯、埃及进行外交斡旋和人权调查,终止利比亚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授权对利比亚实施包括《宪章》第七章内容的制裁和禁飞,将利比亚问题移交国际刑事法院等。对利比亚的干预是联合国保护责任干预模式的首次实践。这种干预模式引发了围绕人权、主权、保护责任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的争论。虽然联合国实施保护责任干预具有必要性与积极意义,但所导致的结果对主权国家体系而言是存在不确定性和危险性的。 <<
    >>

    Abstract

    Beginning in December 2010, protests and uprisings spread across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from Tunisia, Egypt, Bahrain, and Syria to Yemen and Libya. The protests in Libya and Syria evolved into civil wars. UN organs have 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including diplomatic efforts, human rights investigation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its first mandate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n Resolution 1973.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lds varying positions on UN intervention in Libya, thus raising a new round of debates on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intervention.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UN stop mass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but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 present may uncertainties and dangers to state sovereignty. <<
    >>
    作者简介
    李东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专业为国际政治,主要研究领域为联合国、全球安全与全球治理。籍贯湖南,出生地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 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研究成果包括《秘书长对联合国变革的影响:安南与潘基文之比较》(2008)、《如何评价联合国价值与价值整合》(2010)、《从国际责任的认定与特征看中国的 国际责任》(2011)、《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建和的前景与路径分析》(2012)、《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的选择》(2013)等。发表过《走向冷战——杜鲁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十字路口上的世界》(采访录)、《主权的终结?正在缩小和碎片化的世界政治》(译著)及《安理会改革及其方案的比较分析》、《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反全球化现象分析》等论著和论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