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人口变化及潜在产出增长趋势

    摘要

    随着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开始负增长,推动过去30余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条件,都趋于减缓经济增长。我们的估计表明,中国潜在产出年均增长率将下降为“十二五”期间的7。2%和“十三五”期间的6。1%。保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通过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本文模拟了两个最重要途径,即分别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shrinkage of working age population at ages between 15 and 59,all factors which have driven the fas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over 30 years tend to diminish after 2010. This paper estimates annual growth rate of potential output to be 7.2 percent in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6.1 percent in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o maintain future sustainable growth requires economic reform in related areas to enhance potential growth rate. This paper simulates two scenarios in which both increase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potential GDP growth rate. It also draw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
    >>
    作者简介
    蔡昉:1956年9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曾在国外多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中共十七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别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等表彰。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 著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十字路口的抉择——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流动人口问题》和《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等,合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等系列专著。
    陆旸:女,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