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赚钱是她们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女性流动人口已不仅仅是年轻、未婚的女性,已婚甚至生育的中青年农村女性也加入其中,她们或者单独出行,或者以“举家迁移”的形式流动(叶文振,2009:54~60),流动所产生的影响亦从农村女性个人延伸到农村家庭。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村妇女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困境。因此,本章将研究对象限定为有农业户口但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城镇进行非农就业或生活的农村妇女,重点概述了中国女性流动人口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