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摘要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全面进入城市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城市发展呈现新的变化与格局:西部城市首进前十名,东部城市独领风骚的局面得以改变;各省之间城市发展差距缩小,但梯度特征依然显著;区域间城市经济与环境建设差距缩小,但社会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差距扩大;全国层面城市分项指标耦合度提高,但大中小城市之间发展指数的离散度加大。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结构调整仍然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主线。 <<
    >>

    Abstract

    In 2011,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exceeded that of rural popul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means China overall entering the urban era. Faced with the complicated and serious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new changes and patterns have emerged in urban development. Firstly, western cities entered into top ten for the first time, changing the situation of eastern cities as the leading always. Secondl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among provinces are narrowing but gradient features are still significant. Thirdly, the inter-regional gap of urba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narrowing, while the dispar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ing capacity is still expanding. Fourthly, the coupling degree of urban sub-indicators is increas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 but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development index among cities with different sizes tends to increase. In conclusion, facing the rebalance of global economy in the post-financial era,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still the main task for 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
    >>
    作者简介
    钟少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科技管理
    储诚山: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气候变化,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
    单菁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城市蓝皮书)主编。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镇化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英合作伙伴课题、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中国社科院城环所重点课题、青年基金课题、省及地方委托课题等60多项,其中主持或合作主持课题36项,参加了17部学术著作的撰写工作,发表专著2部、中英文学术论文6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50多篇,向国务院提交了10余个政策建议,《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获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奖,曾赴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越南、泰国、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进行考察与学术访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