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摘要

    本文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农村贫困特征、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结论是:民族地区是中国的面积大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资源富集区、战略重点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农村贫困表现出量大面广、贫困分布与生态脆弱区高度耦合、贫困人口向少数民族集中、脱贫难度大,并呈整体性、长期性特征。因此,中国政府始终关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的减贫事业。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组成的“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逐渐清晰,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限制条件及以往扶贫开发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民族地区实施的扶贫政策绩效还不太高。而且,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在与全国一样减贫速度放缓的同时,民族地区减贫速度呈加速减缓趋势,从而导致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仍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和硬骨头。因此,针对民族地区发展现状、贫困特征及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政府应该坚持精准扶贫战略,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
    >>
    作者简介
    刘小珉:刘小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