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京津冀产业转移机理分析

    摘要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在两种力量的积极促进下进行———市场和政府。市场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包括技术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在内的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并不十分富足,且土地质量由于山地等的存在也较低。在资源利用率方面,天津市与河北省还有提升的空间,而北京市的部分产业得益于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可以采取跨地区投资的方式转移至外围的河北省。北京市和河北省的水资源过度开采,而天津市的水资源则比较充足,使用得也更为合理,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将那些对水资源需求较大的产业向天津市转移,而不适宜转移到河北省。河北省拥有十分充足的矿产资源,应当积极与北京市、天津市在加工资源产业方面进行合作,发挥优势,加速产业链升级。北京市的资金密集程度相对于其土地面积和人口来说已处于很高水平,天津市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其工业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过渡,因而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资本增值能力也不断提高,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的资本还不能满足其需求,需要北京给予其资本的支持。河北省依然处在以工业经济为主的阶段,其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因产业发展滞后的限制,资本充足度这一有利条件未获得很好的利用,因而需要北京给予其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促进其产业升级与转型。对北京及天津来说,根据其劳动力素质较高的特点对产业进行合理的分配,其次,河北省处于经济圈的外围,它可以充分结合自己的位置特点,积极与北京、天津合办企业,共享先进的科研成果,加大力度提升其劳动力发展环境。河北省的技术水平则远低于北京、天津,应该学习北京、天津的先进技术,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会议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提升自己。北京和天津应当积极参与到河北省的产业技术研发当中,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发挥技术要素的最大优势,实现技术转移和产出能力的不断提高。北京与河北之间、北京与天津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目前,京津冀地区还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规划管理的区域性政府机构,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不同的行政区划,进而缺少区域协调合作的总体机制。从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是中央政府在积极促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
    >>
    作者简介
    李然:女,1990年5月出生于北京,2012年10月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商科硕士学位,2016年6月获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安全评价。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EI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经济问题》(CSSCI)、《江西社会科学》(CSSCI)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参加了“基于产业安全的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研究”“京津冀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体系研究”等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
    <<
    >>
    相关报告